夏日的田野孕育着希望,也见证着青春的成长。这个暑假,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怀揣着对现代农业的好奇与热忱,分别奔赴广西、内蒙古、山西、甘肃等省份的农业公司,开启了一场为期数2个月的暑期实习之旅。此次实习不仅让学子们走出课堂、扎根田野,更在实践中收获了知识、激发了热情,也为学校探索教学模式改进、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宝贵契机。
实践出真知,学子收获满行囊
“以前在课本上学过智慧农业的理论,可直到亲手操作内蒙古核心农业公司的物联网灌溉设备,我才真正明白科技如何为农业‘减负增效’。” 实习学子徐同学的感慨,道出了所有参与者的心声。在广西的热带水果种植基地,学子们跟着技术人员学习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,从辨别病虫害种类到调配农药,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;在内蒙古的玉米种植基地,他们参与无人机飞防打药,参观加工、仓储、物流、冷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集散地,深刻体会到特色产业的集聚效应;在山西的辣椒种植基地,学子们参与从辣椒生产加工的全链条环节,见证辣椒如何通过深加工成为高附加值产品,颠覆了对传统农业 “靠天吃饭” 的认知。
除了专业技能的提升,实习更让学子们对现代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以前总觉得农业辛苦又枯燥,可这次实习让我看到,现代农业充满了科技感和创造力,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。” 参与内蒙古实习的张同学说。如今,学子们都表示,未来希望从事与现代农业相关的工作,用所学知识助力农业发展。
学校重实效,全程护航助成长
此次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,离不开南通市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、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和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与精心统筹。早在暑假前,协会和学院老师结合学生专业方向与各地农业公司的产业特色,精准匹配实习岗位,确保每位学子都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所长。老师通过电话网络实时解答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,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与生活状况。
“我们始终将学生的学习、实践与就业紧密结合,实习是连接课堂与职场的重要桥梁。” 科院现代农业学院副院长陈美丽表示,学校一直重视实践教学,此次组织学子赴多省实习,就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需求,积累实战经验,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。此外,学校还通过收集学生的实习反馈,为调整课程设置、优化教学内容提供依据,比如计划在后续课程中增加农业实操相关模块,让教学更贴近行业实际。
蜕变显担当,青春力量正绽放
从初到实习单位时的懵懂生疏,到后期独当一面完成任务,学子们在实践中实现了显著的成长蜕变。在广西农业公司实习的杜同学,起初面对种类繁多的药种时手足无措,但她没有气馁,主动向师傅请教,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,最终不仅熟练了各类药种,还能为农户给出解决方案。“这次实习让我学会了直面困难,也培养了我的责任感。” 杜同学说。
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专业能力上,更体现在对农业、对社会的认知层面。学子们在与农民、企业员工的交流中,深刻感受到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,也意识到农业人才的短缺。“在山西农村,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,留守的农民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。” 王同学说,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、回乡助力农业发展的决心。
校企协深融合,共筑农业接班人培养之路
此次实习的成功,得益于校企协三方的深度合作。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搭建平台,链接各方资源如江苏碧护双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、南通施壮化工有限公司为学子们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岗位和专业指导,还与学校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,未来将共同开展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等合作项目。“我们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农业人才,与农业学院的合作,既能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,也能助力农业人才培养。”协会秘书长孙娟表示。
科院现代农业学院副院长陈美丽指出,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,建立更多实习实践基地,推动 “校企协同育人” 模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,同时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农业人才,助力农业产业发展,践行 “培养农业接班人,为社会做贡献” 的初心。
这个夏天,农院学子在田野间挥洒汗水,用实践书写青春答卷。他们的成长与收获,不仅是个人的宝贵经历,更是农业学院实践教学成果的生动体现。相信在协会、学校、企业的共同努力下,会有更多农院学子扎根农业、服务社会,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。